上半年俄气出口欧洲天然气同比增加9.6%
匈牙利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
习近平主席致电武契奇,表示将向塞尔维亚提供防护物资和医疗器械援助,并协助塞方在中国采购急需物资。如今,5000多名职工的工作岗位得到保障、数千家庭得以享受平静幸福生活。
武契奇坚定阐明立场:塞方坚定奉行对华友好政策,在所有涉华问题上都同中国站在一起。习近平主席将两国关系称为中国同欧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典范。习近平主席说,无论什么风险挑战,只会将中塞铁杆情谊淬炼得更加坚不可摧。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塞尔维亚真正开始在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上取得成效,就是同中国进行合作的结果。习近平主席走过来同朱莉雅娜握手问候:中国人民很怀念他。
塞尔维亚时任总统、议长、总理率全体内阁成员参加凭吊活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和塞尔维亚两国和人民付出巨大牺牲,分别在亚洲和欧洲战场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摄影 谢万柏二是向良种要产量。
2024年3月19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合作社全自动智能化育秧工厂,社员正在观察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摄影 付锐据介绍,近年来河南积极打造文化遗产展示的新场景,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能够活化利用起来。中桥半导体(河南)项目一期投产,SMT贴片生产线加紧赶制订单。河南始终牢记嘱托,锚定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勇担使命、实干作答,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传统交通要道向现代化交通枢纽、传统内陆省份向内陆开放高地的三个转变,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个万亿元大关。
其中,重点打造的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移动端传播,更加生动地展现了文化遗产的魅力。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仕女手办等文创产品广受欢迎。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作介绍。摄影 曾宪平每年4月至5月,是洛阳牡丹盛开的季节。从2022年起,河南在已经建成85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六化要求,启动建设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亩均投资4000元以上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
坐落于河南省新乡市的中原农谷已入驻53家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河南始终牢记嘱托,锚定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勇担使命、实干作答,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传统交通要道向现代化交通枢纽、传统内陆省份向内陆开放高地的三个转变,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个万亿元大关。河南产业具有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优势,41个工业大类中河南有40个,207个中类中河南有197个,是众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支撑点和结合点。河南还将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工作力度,让农民种粮不吃亏、种粮有奔头。
经营主体超过1100万户、居全国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万家,先进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军。摄影 陈晨/河南日报四是向良法要产量。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2024年2月26日,与殷墟宫庙遗址隔河相望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我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点专题博物馆。其中,重点打造的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移动端传播,更加生动地展现了文化遗产的魅力。
7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7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8是超硬材料等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N是纳米材料、合成生物等专精特新细分领域。此外,河南正着力打造仰韶文化、夏商文明、华夏古都等主题线路,从而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五,是把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软件这五基作为重点,强化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梦回千年 尽享人文之美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根亲文化、红色文化都在河南留下了宝贵印迹。2023年,河南突破五基技术50项,碳化硅新材料生产技术等打破国外垄断,到2025年有望再突破100项,推动更多河南产品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河南日报供图七,是把七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作为支撑,着力构建7+28+N现代化产业体系。
摄影 付锐据介绍,近年来河南积极打造文化遗产展示的新场景,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能够活化利用起来。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制造业强省密码——567据介绍,2023年河南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6%、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仕女手办等文创产品广受欢迎。2024年3月19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合作社全自动智能化育秧工厂,社员正在观察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
摄影 弓华静筑牢中原粮仓 端稳中国饭碗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中原熟、天下足。目前河南全省拖拉机319万台,配套农机具728万台,均排在全国第一位,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2023年,河南通过推广玉米合理密植、增加水肥、一喷多促等技术模式,全省多个玉米高产示范区单产突破2000斤,亩均增产25斤,总产增加19.6亿斤。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学太极、练功夫,听豫剧、品名茶,穿汉服、赏牡丹,在隋唐洛阳城、在北宋东京城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王庄镇高标准农田,当地农民正在采用大型自动喷灌机进行春季麦田节能喷灌。从2022年起,河南在已经建成85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六化要求,启动建设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亩均投资4000元以上。
摄影 王铮/河南日报六,是把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这六新突破,作为抢占先机的战略选择,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摄影 谢万柏二是向良种要产量。
摄影 曾宪平每年4月至5月,是洛阳牡丹盛开的季节。河南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2023年有12个品种入选全国主导品种,成为入选最多的省份。
辉映古今的诗词、歌赋,创新为《唐宫夜宴》《洛神水赋》,以及河南春晚出圈又出彩的节目。7+28+N链群已成为河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主战场,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7万亿元。
殷墟博物馆新馆近3000件珍贵文物也在今年首次展出,让观众通过一片片的甲骨、一件件的青铜器更好地触摸历史。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作介绍。图源 国家文物局官网同时,河南用现代元素点亮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的光彩。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年产小麦种子36亿斤、约占全国的38%,玉米、花生、芝麻等育种水平河南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
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小麦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每年调出原粮和制成品600亿斤以上,油料、食用菌产量居全国第一,蔬菜、禽蛋产量居全国第二。本刊资料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建在商代都城遗址之上,集遗址保护展示、园林观赏休闲于一体。
2024年1月3日,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工人正加紧赶制订单产品。据介绍,河南将继续做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一体的文章。
河南日报供图河南希望加快建设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的制造业强省,发力点可以概括为567三个数字。目前,河南正在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和研发活动全覆盖,到2025年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100%。